《原来让世界运转的法则是这样》与其说是再讲世界运转的法则,倒不如说是对人性本质的深层分析。理解这些法则会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妥善的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行事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来总结一下这46个运转法则:
- …蔡格尼克效应 (Zeigarnik Effect): 当一件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去回想这件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理解了这个原则后,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拖延症会是极大的精神消耗。
- …沉默螺旋理论 (Spiral of Silence): 当我们面对很多对立的观点时,我们会选择沉默,尤其是当我们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不同时,我们会因为怀疑自己的判断或是避免冲突,而不表达观点。
- 豪猪两难 (The Hedgehog's Dilemma): 是我们所讨论的相爱相杀的关系,即便是在群体关系中,也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以避免伤害。
- 孟乔森症候群 (Munchausen Syndrome): 我们会因为过度看重别人对我们的关注而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比如说装病,吹牛,甚至伤害周围的人。
- …光环效应 (Halo Effect):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认为某个人非常成功或优秀时,我们会忽略他的缺点,并用积极的内容解释他的一切行为。
- 从众效应 (Herd Behavior): 在社会活动中,我们会跟随大多意见、判断和行为,比如和四个人以上吃饭时比一个人吃的时候要多两倍以上。
- …变色龙效应 (Chameleon Effect): 当我们行为、衣着与他人相似时,我们会更加喜欢对方。
- 落水狗效应 (Underdog Effect): 我们往往会同情弱者,尤其是在看到别人遭遇失败或困难时。
- 拥抱效应 (Hugging Effect): 人们在拥抱时会产生安慰和关怀,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 恋爱关系的正向错觉 (Positive Illusion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人们会认为不谈恋爱的人是社会性格怪异的表现,而谈恋爱会使人显得更具社交性。
- …梅拉宾法则 (Mehrabian's Rule): 在沟通过程中,非语言沟通(如语气、语调、表情、甚至穿着)占到了90%以上的影响力。
- 行为者-观察者偏差 (Actor-Observer Bias): 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会更宽容,认为自己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对他人的错误则更为苛刻。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Romeo and Juliet Effect): 别人越被反对,我们反而越投入。
- 幸灾乐祸 (Schadenfreude): 我们不自觉地对他人的不幸感到开心,尤其当我们自身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看到别人失败会使我们心理得到平衡。
- 克雷格伦伯格效应 (Kruger-Dunning Effect): 当我们认为有与我们不相关的人喜欢自己时,这是一种自恋的表现。
- 冒牌者综合症 (Imposter Syndrome): 即使是成功的人,也常常觉得自己的成就并非源于自己的能力,而是运气。
- …无言技巧 (Non-Verbal Cues): 当对方处于快乐的情绪中时,比如在享受美食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 汤姆·索亚效应 (Tom Sawyer Effect): 当我们把厌恶的事情转化为乐趣时,我们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 驴效应 (Herd Mentality): 盲目跟随他人,尤其在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糟糕的结果。
- 邓宁-克鲁格效应 (Dunning-Kruger Effect): 当竞争力越高时,我们反而可能因为过度自信而不再努力。
- 职场疲惫症候群 (Burnout Syndrome): 过度工作会导致身心俱疲,因此工作与生活需要平衡。
- 霍夫斯塔特法则 (Hofstadter's Law): 事情总是比预期花费更多时间,即使我们已经考虑到它会花费更多时间。我们需要通过任务分解和设置多个时间线来提高效率。
- …饮水机效应 (Watercooler Effect): 适当的闲聊和工作中的轻松交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创新想法,并改善工作氛围。
- …截止日期效应 (Deadline Effect): 我们往往会拖延任务,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时效率才会提升,因此合理规划任务时间线很重要。
- …周一综合症 (Monday Blues): 当我们生活节奏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周末后的过渡,我们会感到疲惫,影响工作效率。
- …温水煮青蛙效应 (Boiling Frog Syndrome): 渐进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我们忽视危险的逐步逼近。
- 达克效应 (Dunning-Kruger Effect): 当我们无知时,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自信,甚至不谦虚。
- 回归平均值 (Regression to the Mean): 当我们经历过极端的成功后,下一次的表现往往会回归到更常见的平均水平。
- 虚荣效应 (Vanity Effect): 当我们缺乏自信时,购买限量版产品可以帮助提升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 鸡尾酒会效应 (Cocktail Party Effect): 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也能敏锐地捕捉到与我们相关的信息。
- …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 当一个问题以不同方式提出时,我们的选择和感受也会不同。
-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如果某件事情有可能出错,它一定会出错。
- 沉没成本效应 (Sunk Cost Fallacy): 当我们已经对某件事投入了大量时间或资源时,我们会高估它的价值。
- 哈姆雷特效应 (Hamlet Effect): 当面临过多的选择时,我们会感到决策疲劳,反而不愿做出决定。
- 左位数效应 (Left-Digit Effect): 我们在看价格时,往往从最左边的数字开始,因此左边的数字越小,我们会觉得价格更有吸引力。
- 情感预测偏差 (Affective Forecasting): 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常常带有过度焦虑,实际上很多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 错觉因果关系 (Illusory Correlation): 我们倾向于将两件无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形成因果关系,实际这些关系可能并不存在。
- 象征效应 (Symbolism Effect): 购买名牌产品和昂贵的物品会提升我们的自我认同感。
- 后悔理论 (Regret Theory): 在面对是否采取行动的选择时,采取行动后的后悔感通常比不行动的后悔感要小。
- 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我们往往相信一些模糊且普遍适用的性格分析,并认为它适用于自己。
- 焦点转移谬误 (Focus Shift Fallacy): 在处于不利的情况下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转移谈论的焦点。
- 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我们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以减少心理冲突。最有名的是《酸葡萄》的故事,
- 虚假共识效应 (False Consensus Effect): 我们往往认为他人会认同我们的观点,即使没有明确的证据。
- 反弹效应 (Rebound Effect): 我们越刻意不去想某件事,反而会想得更多。最有名的就是白熊实验。
- 负面效应 (Negativity Bias): 比起许多优点,我们会更加关注和记住一个缺点。
- 代表性启发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在不确定或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通过简化信息来做出迅速的判断,但这可能导致认知偏差。